【资料图】
——访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
“晋阳古城考古发掘的遗迹现象多、出土器物多,意味着可展示的内容多、可讲的故事多。”提及西安之行学习考察的收获,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直言深受启发,“在积极推动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考古博物馆建设方面,西安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许多好理念、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潜心学习借鉴。不仅学到了真经,也更加坚定了推动我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学习兄弟城市文物工作的先进经验,有助于加强对我市文物事业发展思路和具体做法的再认识、再深化。刘玉伟的西安之行,一路学习,一路思考:如何把思想上的触动转化为加强文物保护管理、让文物活起来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效?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我市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4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3处、县(市、区)文物保护单位332处;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99座,可谓文物资源富集。“以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遗产,更好展现并州文物风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刘玉伟说。
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文脉。西安之行拓宽了加强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水镜台前这副楹联中的寥寥20字,足以品出晋祠胜境之韵。窦大夫祠献殿悬挂的“灵济汾源”四字匾额,向游人述说着千年祠堂的悠悠历史。凌霄双塔、巍峨俊秀。天龙山石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价值。刘玉伟介绍,市文物局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进一步充分认识保护文物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持续巩固文物保护在文物工作中的根本地位,将凝聚着先人智慧的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保护好、修复好、利用好,尽心尽力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重视加强考古发掘、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考古发现是不可替代的文明课堂,它活化了历史场景,让公众充分领略到当地文明的灿烂辉煌。结束西安之行后,刘玉伟就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与晋阳古城遗址的基本情况作了比较分析。他表示:“一定要用更宽的视野谋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成,增加了城市魅力,带动了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业等的发展,实现了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如持续有序开展考古发掘,充实了遗址公园建设内容、丰富了展示内涵。”目前,我市持续推进晋阳古城遗址考古,数字化复原展示二号建筑基址,完成四号遗址水利设施保护棚主体建设,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出土器物400余件,为遗址公园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全省率先落实土储前置考古制度,科学保护城市建设中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等历史遗存。郑村龙山时期遗址成为2022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之一。“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成功经验,以世界眼光统筹规划,有力推进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考古博物馆建设,让我市文物保护成果更好惠及群众。”刘玉伟说。
强化数字赋能,全面加强文物活化利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引入最新科技成果,有集科技、文化、知识产权、 娱乐、消费、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沉浸式全息影院和剧场;有更富参与性和沉浸式动态展示并结合原真性静态展示的建设遗址博物馆创新思路。刘玉伟介绍:“我们将充分学习兄弟城市的优秀管理理念、思路和做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展陈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多种技术赋能文物活化利用,让观众有更直观、更丰富的视觉体验,进一步增强民众的体验感。”
思想上的启迪、观念上的碰撞,切实增强了进一步加快率先转型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将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使命自觉、更宽发展思路、更好精神状态推动我市文物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黄河文化、区域文化为纽带,在文旅融合发展、科技赋能创新、文物生态治理和红色基因传承上形成工作矩阵,持之以恒打造经典、智慧、群众、红色四类博物馆,构建博物馆之城,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充分彰显太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刘玉伟说。(记者 弓凤飞)
关键词: